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7篇
  免费   116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59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1578篇
中国共产党   147篇
中国政治   592篇
政治理论   294篇
综合类   178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ABSTRAC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ddress conflicts, support local development and build trust between businesses and civil society. Yet CSR often fails to live up to its ambitions and can even exacerbate conflicts between companies and commun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how changing CSR strategie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between Brazilian company Vale to Norwegian company Hydro have fomented or mitigated company–community conflicts in Northern Brazil. We find that paternalistic and philanthropic approaches of Vale over time led to deep resentment and mistrust due to under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s. Moreover, while Hydro’s more modern CSR strategies sought to deepen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build legitimacy, the company has struggled in addressing the legacies inherited from Vale and past and current civil society grievances. The case suggests that even forward-thinking CSR approaches are vulnerable to failure where they prioritise business risk over community engagement, neglect to account for past legacies in areas of operation, and fail to create a shared vis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t suggests that EI companies should both understand and engage with thei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nd create shared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in order to address social conflicts.  相似文献   
2.
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是新时代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编制分类的内容构成、不同类型编制的管理权限、编制总量控制的政策约束,进而对编制分类管理的效应及带来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接着,追踪梳理当前地方统筹使用各类编制的最新探索和创新。在此基础上,从跨类别、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四个维度,提出编制统筹管理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投资中的国家责任问题主要涉及国际投资的法律保护问题 ,如对外国投资和投资者的待遇标准、国有化或征收及其补偿问题。另外 ,还涉及特许权协议、拒绝司法、外交保护等问题。就外资待遇而言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双边投资保护条约中慎重承诺。笔者通过对国有化问题的分析 ,认为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所承担的国家责任不是传统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而是一种“合法行为引起的国家责任”。关于特许协议 ,笔者认为它是国内契约。此外 ,在国际投资中 ,还涉及因污染转嫁而产生的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4.
宋超 《行政与法》2006,(2):72-74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践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举措,已经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目前囿于立法层次较低,且各地规范不一,极大地阻碍了这一新生事物的进一步成长。因此我们应在统一立法和系统全面立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部法律或行政法规系统规范该制度。同时加强诸如表明身份制度、说明理由制度、阅卷制度、时效制度、格式化制度、职能分离制度、案卷排他性制度等研究,以丰富和完善该处罚权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理论指导和观念创新先行。追求廉政文化与先进家庭文化的契合,必须创新载体,采用多种途径;同时移植、借鉴国外在反腐败方面的有益经验,多元联动、综合整治,系统推进,建立长效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政务、法制、体制环境与保障。  相似文献   
6.
补偿主体的确定是行政补偿的首要环节。我国现行与行政补偿有关的法律没有确定补偿主体的指导原则,补偿主体往往就是征收主体,这种政府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模式极易引发“政群对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行政补偿应以“受益者补偿”作为其主体确定基准,同时探讨了我国行政补偿主体的现存类型及存在问题,提出健全我国行政补偿主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改革我国现行税务行政审批制度 ,应该遵循行政审批的基本法律规定和理论指导综合考虑历史、社会、法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从清理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规范审批、严格审批程序 ,实施分类管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行政刑法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行政刑法在法律上兼具行政法与刑法的双重性质,行政刑法是国家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维护正常的行政管理秩序,规定行政犯罪并追究其行政刑法责任的特殊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加强行政审批制度的配套措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批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诸多领域,除进行自身改革外,要加强中介组织和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构建先进的行政文化模式等配套措施推进改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社会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而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是实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要求,本文从行政执法的角度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以期待完善行政执法质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